医学ECG是心电图(Electrocardiogram)的英文缩写,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在体表产生的电位变化,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的无创性检查方法。心脏在每次跳动前,心肌细胞会先产生电激动,这种电激动会按照特定的传导路径在心脏内传播,并向周围组织扩散,在人体表面形成微弱的电位差。ECG通过放置在体表特定部位的电极,捕捉这些电位变化,将其转化为波形和曲线,医生可以依据这些图形分析心脏的节律、传导功能以及心肌的电生理状态,从而辅助诊断多种心脏疾病。
心脏的电活动起始于窦房结,这是心脏的起搏点。窦房结产生的电冲动依次经过心房、房室结、希氏束、左右束支以及浦肯野纤维网,最终引起心肌收缩。在这个过程中,不同阶段产生的电活动在心电图上表现为不同的波形,主要包括P波、QRS波群和T波,有时还会出现U波。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,反映心房的电活动;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,其形态和时限的变化可以提示心室的电活动是否正常;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,反映心室肌复极时的电位变化。通过对这些波形的形态、振幅、时限以及它们之间的时间关系进行分析,能够判断心脏是否存在异常。心电图可以用于诊断心律失常,如窦性心动过速、心房颤动、室性早搏等,通过观察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和频率变化,准确识别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;对于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,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,心电图会出现特征性的动态演变,如ST段抬高、T波倒置、病理性Q波形成等,这些改变有助于医生判断梗死的部位、范围和病程进展;此外,心电图还能辅助诊断心脏扩大、心室肥厚、电解质紊乱(如高钾血症、低钾血症)以及某些药物对心脏的影响等。尽管心电图是一种重要的诊断工具,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部分心肌缺血患者在症状不发作时,心电图可能表现正常,出现漏诊;一些其他因素如身体肥胖、电极放置位置不准确等,也可能影响心电图的结果。因此,在临床应用中,医生通常会结合患者的症状、病史以及其他检查手段,如心脏超声、冠状动脉造影等,进行综合判断。
做ECG检查前注意事项
1、保持身体清洁:检查前一天应洗澡,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特别是胸部、手腕和脚踝等需要粘贴电极的部位,避免污垢、油脂影响电极与皮肤的接触,从而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。
2、穿着合适衣物:尽量穿宽松、容易穿脱的衣服,女士避免穿连衣裙、紧身衣等,方便医生在胸部、四肢等部位放置电极。检查时,通常需要暴露胸部,所以内衣选择也应以方便检查为宜。
3、避免干扰因素:检查前半小时内,不要吸烟、饮酒、喝咖啡或浓茶,这些物质可能会刺激心脏,引起心率加快或心律不齐,影响心电图结果;同时避免剧烈运动,运动后应休息15-30分钟,待身体平静后再进行检查。
4、告知医生病史:主动告知医生自己的既往病史,如心脏病史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等,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,某些药物可能会影响心电图波形,医生可据此更准确地分析检查结果。
5、放松心情:检查时不要过于紧张,紧张情绪可能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,引起心率增快。保持平稳的呼吸和放松的状态,有助于获得真实的心电图数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