被誉为“菜肴之冠”的河豚,到底是什么?

被誉为“菜肴之冠”的河豚,到底是什么?

因其外形似“豚”,又常在河口一带活动,江浙一带俗称河豚,而山东则称艇巴,河北叫腊头,广东称乖鱼或鸡抱,广西则叫龟鱼.

形态特征

河豚体呈圆筒形,向后渐狭,体裸露无鳞或被覆刺鳞,背鳍一个,无鳍棘,与臀鳍相对,无腹鳍,尾鳍截型或圆形或新月型,体色及花纹随种类的不同而异。河豚生性胆小而贪婪,上下颚各生2个板状牙齿,其食道结构特殊,向前腹侧及后腹侧扩大成囊,遇敌害时能吸入水和空气,使身材腹部膨胀如球,浮于水面,被捕获后,虽离水亦能吸气膨胀,发出咕咕的声音。

分布范围

河豚鱼在世界各地分布较广,品种较多,约有200余种,其中在我国就有40余种,大部分属东方鲀属,在我国的温带、热带、亚热带海区都有河豚鱼分布,主要分布在黄海、渤海、东海、南海以及近海江河中。

品种分类

我国河豚鱼种类多样,在黄海、渤海及东海分布的东方类就有16种之多。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有:红鳍东方、假晴东方、暗纹东方、弓斑东方、菊黄东方、铅点东方、豹纹东方、黄鳍东方、虫纹东方等,其中以红鳍东方和假晴东方在国际市场上最为畅销。我国以有溯河产卵习性的暗纹东方最受群众喜爱,价格最昂贵,高达1000元/kg~3000元/kg。

起源

河豚毒素(TTX)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海洋生物活性物质,使其成为食用海产品中毒事件的一类重要致毒因子。由河豚毒素导致的中毒事件,主要是因为误食有毒的河豚鱼,在中国、国外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经常发生。

国内外学者对河豚毒素的来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,发现河豚毒素不仅存在于河豚鱼中,而且广泛分布在其他动物体内,如纽虫、蝾螈、树蛙、短头蟾等两栖动物中也有体表分泌毒素,同时发现多种细菌也可产生TTX,但其中既有外源性学说又有内源性学说,仍无法下定论。对河豚毒素的化学特性、药理毒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较多,随着研究的深入,食用野生河豚的安全性将会得到进一步增强,河豚毒素在医学领域里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
在河豚毒素起源学说上研究最多的就是东方鲀,一般认为降海洄游的河豚产生河豚毒素的可能性有:①东方鲀下海后在海水环境中自身产生TTX;②海水中某些生物含有TTX,被河豚吞食后吸收并储藏浓集于体内;③海洋中许多生物的代谢产物中TTX。从目前的研究来看,河豚自身产生河豚毒素的可能性不大,因为除河豚外,海洋中还有许多河豚喜食的生物体内都含有TTX。另外,生存于淡水中未经降海洄游的河豚体内检不出TTX,也说明河豚自身不产毒,但在投喂含TTX的饲料一段时间后,在其体内又能检出TTX。因此很有可能是通过食物链在河豚体内聚集TTX,而且海洋中许多含毒细菌黏附河豚喜食的生物,进入河豚体内后就与其构成互利共生的关系,河豚就可通过皮肤腺的暴露来释放TTX,从而起到抵御天敌的作用。

中毒症状

河豚鱼中毒出现的症状决定于人的体质和摄入TTX的量。一般情况下中毒人员首先是嘴唇和舌头麻痹,接着是运动神经麻痹,然后是末梢血管扩张,血压下降,出现呼吸困难,最后随着意识的慢慢消失,呼吸中枢被完全麻痹,直至去世。通常去世会发生在发病后的4~6h以内,若超过8h仍未去世者,一般可恢复,这主要是因为TTX在体内解毒排泄较快。对于河豚中毒尚没有特效药物,而且河豚中毒发病时间快,去世率高,治疗应以早期的催吐、洗胃、排泄为主。

医疗价值

河豚毒素是从河豚鱼内脏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类物质,在医学上有重要的医疗价值,价格昂贵,每克售价高达五六十万元网民币。现已证明,河豚毒素包括有河豚素、河豚酸、河豚卵巢毒素和河豚肝脏毒素,是自然界最剧烈的毒素之一,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250倍,能在短时间内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醉。若人们处理和不当或误食,即会引起中毒甚至去世。河豚毒素在医疗上常作为一种高级麻醉和镇痛药物,对神经痛、肌肉关节疼痛、皮肤炎症、胃肠痉挛、哮喘、晚期病症等疾病均有显著疗效。据广西的一家研究所研究报道,河豚毒素还是一种戒毒良药,连续注射5日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后可戒除毒瘾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文章

beat365最新版
【購】是什么意思、字义及解释
365bet娱乐场官网注册
手机百度网盘如何解压

手机百度网盘如何解压

📅 08-08 👀 3589
365bet正网
破解美团加密参数

破解美团加密参数

📅 08-19 👀 8473